普篩普篩,最近很多人都好愛普篩,但這在第一線人員看來,做這件事真的還要想一想。
有縣市長說,入境一定要普篩做PCR,才能真正降低風險云云,入境,解隔離都要各做PCR,要做兩次,而且我們都馬知道快篩容易有偽陰性的問題。
很好,很有道理,如果你同意的話,那我必須說你可能沒想到其他狀況,如果你願意往下看,而不是認為啊政府都在蓋牌啦(我臉書上有不少不想思考不想看資料的朋友,他們只看自己想看的),希望能帶給你不一樣的想法。
*
1.量能問題。
這個阿中呼籲八百次了,有人還是沒真切感受到。
如果大家都住在集中檢疫所,量能尚且不夠了,更何況現在許多人是分散在各處防疫旅館,居家隔離的狀態,誰去各處做PCR?你以為開巡迴演唱?
快篩或許可以自己戳,但PCR呢?你要誰到各隔離場所做PCR?你來好不好? PCR機器咧?
2.成本問題。
人力成本,承上述。PCR也是戳,但是戳好戳滿,直接往鼻腔深處,如果你被戳過一定知道,不僅眼淚鼻涕,可能口水都不自控的會流出來。
這一定是醫師大大親自操作,然後還要一位護理師抓(扶)住你,避免妳反射動作閃躲反而易受傷,所以一個快篩站人力至少要有2位醫師+4名護理+3-4名其他人員,而且要換班,不然你以為人是機器逆?
(說到這裡,你再想想所謂普篩有多可行,有多少人力可以做?你以為快篩人員是講一講就生的出來?)
再來是經濟成本。快篩只要200元不到,家用快篩試劑最便宜的一次300,PCR成本多一個O(之前4-5千,現在還已經降價了喔),要人家快篩,這成本誰付?如果真的變成規定,那就是健保買單。
PCR成本不只是機器,還包括試劑與檢測人員成本,檢測人員有多沒日沒夜做檢測跑結果,這就不用我多說了。
PCR最快也要5小時,但通常是第二天知道結果,這已經是夠快的了(快篩只要15分鐘以內)
*
從現況來看,醫療量能已經緊繃到不行。
我很「幸運」,門診照舊所以仍有業務要執行,不用去支援快篩站,但我那些去支援快篩的同事們都已經快爆炸,天氣很熱,換班時已經全身汗流浹背,看到路上有人沒帶好口罩時,已經氣得要去殺人了。
總結一下,安分點不亂跑,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,家用快篩試劑去給我買來備著,什麼?嫌貴,那還說什麼PCR普篩咧?